火電鑄魂育新苗 技術傳薪筑根基
——貴州能源水城項目學生培訓之空預器安裝
|
|||||
|
|||||
|
11月09日,貴州能源水城2×66萬千瓦燃煤發電項目的空預器施工現場塔吊林立、機器轟鳴,我有幸作為實習生參與了這場把課堂“搬”到工程一線的沉浸式培訓。告別了圖紙文件的抽象描述,直面真實的施工場景與轟鳴的設備,這份公司為青年人才量身打造的培訓機會,滿含著對我們快速成長的期許,讓我們剛踏入工地便心生感動與奮進的動力。 本次培訓沒有冗長的理論宣講,完全緊扣火電項目施工核心需求,將技術要點與現場實操深度融合。此次帶領我們的羅景新師傅和趙老師,都是深耕火電一線多年的資深從業者。在進行安全交底后,就進入安裝現場。面對復雜的機器,他們把整體拆分為一個個小要點,把抽象的原理變成易懂的“實戰經驗”。遇到我們提出疑問時,他們一遍又一遍的講解,遇見比較復雜的就用簡單的案例比喻,這份“接地氣”的教學方式,讓我們學起來更輕松,也更能理解技術背后的“實戰邏輯”。 現場培訓的收獲遠不止技能層面的提升,結束后羅景新老師的細致交代與舉一反三的分析,更讓我們醍醐灌頂,徹底打開了理解“現場工作”的全新視角。我們深刻意識到,做好火電現場工作,既要懂技術、會操作,更要講嚴謹、重邏輯。這份認知的飛躍,離不開公司搭建的優質培訓平臺,更得益于老師傅們“授人以漁”的無私與耐心,也讓我們對未來投身一線工作充滿了底氣。 一場培訓落幕,但我們的成長之路才剛剛開始。站在火電項目施工現場,看著拔地而起的機組、忙碌卻有序的作業場景,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了“匠心筑夢”的意義。那是公司對每一個項目的精益求精,是現場工作者對每一項操作的嚴謹負責,也是我們作為新生需要傳承的精神。項目后續還安排有更多的培訓,每一次我們都會全身心的投入,用老師的話說“快速進入狀態,培訓不只是培訓”,未來,我們會帶著現場培訓所學到的工作方法、老師傅的點撥以及不懂就問的精神,以現場工作者為榜樣,在一線崗位上認真鉆研、積極實踐,從“知”到“懂”到“會”到“能攻堅”,用實際行動回報公司的栽培,與所有現場工作者一起,為公司項目的順利推進、為公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。 |
| 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
| 瀏覽次數: |

